01交巡专职 构建精细化巡逻防控网
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、跟着防控需求走,康巴什公安分局精准把握季节性治安规律和警情特点,瞄准重点区域、重点时段、重点领域和重要活动,固化巡逻点位、优化巡逻线路,将康巴什38.42平方公里建成区划设为9个“1、3、5分钟”出警圈,设置56条必巡线、116个必到点,并部署特警街面快反“最小作战单元”2处,推动实现社会面巡逻防控精细化、规范化。充分激发特巡警、交警优势互补、协同联动的最大效能,打造治安防控与交通管理一体化新型警务模式,重点承担街面巡逻防控、交通秩序维护、突发事件处置、重点部位驻守、动态接处警等任务,推动实现“1、3、5分钟”快速反应更及时,警情处置更高效,增援协同更精准,服务救助更靠前,取得1+1>2的警务质效。同时将反特巡勤务用车、巡逻用车更新迭代为智能化程度高、续航里程长的新能源汽车,进一步提高街面巡查和快反质效。
02派出所协同 深耕主防警务责任田
立足“派出所主防”职能定位,将巡逻防控工作与社区警务深度融合,通过优化勤务机制,减少社区民警安保执勤、护学岗等举措,推动社区民警由“下沉社区”向“常在社区”转变,并配备社区警务用车,将巡逻防控与进企入户走访宣传、信息采集、隐患摸排等工作一体开展,实现“三见警”工作向居民小区、行业场所有效延伸。同时,组织派出所值班警力按照“有警处警、无警巡逻”的模式,针对重点场所、重点区域特别是夜间重点时段开展“亮灯巡逻”,让全时段“见警察、见警车、见警灯”成为常态,街面警力增多、矛盾纠纷减少、社会治安持续向好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“警察就在眼前、平安就在身边”。
03机关支援 构建全警联动大格局
为进一步增强见警率,提高管事率,康巴什公安分局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完善《社会面防控工作方案》,充分盘活警力资源,每日安排10%的机关警力下沉一线开展夜巡,在网格化巡逻的基础上增加4个巡逻防控圈,围绕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对巡逻防控工作进行常态化支援补位,切实增加巡逻防控频次和密度,确保学校、医院和广场、商超等场所“警察常在、警车常见、警灯常亮”。在节假日等节庆活动期间,统筹机关警力与基层所队捆绑作战,集中开展社会治安巡查宣防行动,突出对宾馆酒店、足疗洗浴、文化娱乐等重点场所的治安清查、隐患排查,形成有力震慑,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,挤压违法犯罪空间。通过网上视频巡查和无人机“空中巡逻”的“空地联合作战”新探索,有效填补巡逻空挡时间和区域,延伸管控触角、延展管控覆盖面,消除传统巡逻手段盲区,进一步筑牢平安防线。
04社会参与 凝聚共治共享大合力
警力有限、民力无穷,康巴什公安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平安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,以派出所所长、社区民警进“两委”班子为切入点,深化警格与网格融合,创新推动“一警七员”工作机制,由社区民警组织联动网格员、保安员、保洁员、快递员等群防群治力量,广泛调动综合执法、市场监管、消防监督员等“制服蓝朋友”,构建“公安+N”的治安防控力量布局,共巡共防、共管共治,有效打通治安防控末梢。同时,定期开展法律法规、纠纷调解、安全防范等方面教育培训,提升群防群治力量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。健全完善激励机制,引导激发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平安建设当中,不断拓展服务群众、治安防范、隐患治理、维护稳定的触角和视野,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水平。
为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,康巴什公安分局将“交巡融合”提档升级为“全警巡逻”,通过整合警力资源、优化勤务模式、强化科技赋能等举措,构建“交巡专职、派出所协同、机关支援、社会参与”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新格局,街面见警率、管事率和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。